


:: 韓國音樂劇市場考察紀錄③ ::從劇場理想到產業現實的共構實驗
在音樂劇產業日漸壯大的今天,韓國已逐步建立起涵蓋創作、製作、演出與人才養成的完整生態系。本次前往首爾,除了觀摩各類型劇場演出之外,我們也訪問對於「孵育音樂劇」扮演關鍵角色的單位,了解他們如何串聯民間與政府資源,養成下一代的製作人與作品開發者。
本次訪問的重點機構與計畫:友蘭文化基金會(Wooran Foundation)、韓國藝術經營支援中心(Korea Arts Management Service)音樂劇專業人才發掘與培養計劃,以及CJ ENM主導的Stage Up計畫。從公共政策到企業資源,從課程設計到製作媒合,每個環節都透露出對於「音樂劇作為產業,而非單一創作事件」的長遠思維。
友蘭文化基金會:創意源頭的支持
設立於首爾聖水區的友蘭文化基金會(Wooran Foundation),由Wooran建設集團成立,長年支持現代舞蹈、戲劇與音樂劇等表演藝術創作。
基金會的核心理念在於「給予創作者真正需要的創作時間與空間」,而非僅止於資金補助。著名的原創音樂劇《Maybe Happy Ending》,便是在友蘭的支持下完成早期開發,成為韓國音樂劇跨國發展的代表作品之一。
我們實地走訪,該中心一樓是扶植傳統藝術創新的展覽空間,樓上則有一個約100席座位的黑盒子劇場,也另備有排練空間、錄音室與辦公空間。不同於傳統補助制式作法,友蘭文化基金會在設計孵育機制時,特別至紐約百老匯取經學習孵育方法,採取「重點扶植」而非「分散補助」策略,鎖定極具潛力的創作組合提供長期扶植。
創作者在通過組織內部製作人遴選後,可獲得為期一至兩年的場地及孵育支援,涵蓋排練及創作空間、錄音工作室、與行政資源,讓團隊得以反覆測試與調整作品,而非急於讓作品上演。整體孵育計畫也搭配導師制度,從劇本、音樂、結構到製作節奏等層面逐步打磨,形成一種「不求速成、但求紮實」的慢速育成模式,為原創作品建立穩固的開發基礎。

KAMS音樂劇後備人才挖掘與培養計畫:以心態為基礎的新一代製作人養成計畫
相較於友蘭文化基金會專注創作支持,韓國藝術經營支援中心則有計劃的強化韓國音樂劇行業的後備人才,挖掘新一代音樂劇製作人,藉此推動韓國音樂劇產業的持續發展,透過實務教育和現場實習,讓新一代人才能夠學習前輩專家的專業知識和經驗。
其製作人培育計畫自四年前開辦以來,每年約有七十人申請,錄取三十人參與課程,最終再選出二十人媒合至製作公司實習。 計畫開辦初期僅限藝術相關背景者,現已放寬為大學畢業即可報名,比起本科背景,評選更重視態度與潛力。課程包括製作管理、行銷募資、技術溝通與製作人心態等基礎概念,由核心講師群統一授課,並於兩週內進行扎實的職能提升。
課程完成後,十家首爾具備辦公空間與製作計畫的製作公司會開出職缺,學員依志願排序申請,經三至四輪面試進入實習,每人於公司工作一年,實習薪資則由KAMS提供,確保實習者的收入來源,也讓製作公司不會因培訓新人而衍生成本壓力。
計劃每年設有兩次評鑑,透過量化表與雙方回饋追蹤成效。此外,學員之間也建立橫向連結,逐漸形成支持彼此的製作人社群。這樣的設計讓人才培育從課堂走進實務,串接教育、實戰與職涯,為韓國劇場產業穩定輸出新世代中堅製作人力。

CJ Stage Up 計畫:從開發走向市場
除了政策與基金會資源,韓國企業對音樂劇的投入也日益深化。
CJ ENM 是韓國最大娛樂集團之一,其「Stage Up」計畫即扮演「孵化最終段」的角色,為有基礎的創作案提供開發資金與製作人媒合,我們訪問了負責計劃執行的 PDs Group 的 김민정(Kim Minjung) 製作人,分享了這個計劃的規模: 每年平均有高達一百件的以上原創全本音樂劇申請CJ Stage UP計畫,2025 年更突破一百二十件。
第一階段由三位評審書面審查選出 24 件,第二階段再加入兩位資深製作人 親自聆聽創作者提案 pitch 選出 12 件進入決選,最終由 5 位製作人共同挑選 3 至 4 件作品進入製作開發。
入選作品將獲得 CJ 開發金支援,需完成兩次讀劇。第一次為內部讀劇,第二次則為開放讀劇,邀請來自全韓國約 80 位製作人與 20 位觀眾共同參與(通常於每年 12 月 1–4 日舉行),驗證作品的市場潛力與製作可行性。最終通過選拔的作品將獲得補助金、排練場地、製作人員支援,並安排於劇場進行至少三週的公開展演,計劃亦將提供進一步製作資源與行銷資源。

無論是KAMS的新一代製作人培育、CJ開枝散葉的作品孵育遴選計畫,或是友蘭基金會的基地耕耘,我們所見的是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孵育路線。
在這之中,政府政策、企業資源與民間創作力量缺一不可,三者必須在同一張地圖上互相定位與分工。 對照台灣目前的音樂劇發展,創作能量雖不容小覷,但製作端與市場推進仍有待整合與支持。
若能以韓國經驗為借鏡,建立更完整的育成平台,未來十年,或許就能迎來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劇產業。
撰文|陳星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