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結果
「 創作工坊 」標籤的文章
  • 創作經驗分享會:在初稿之後-從文本到製作的修訂與挑戰
    活動側記|楊書涵 榮耀基金會第二屆創作工坊在經過學員半年的詞曲創作、討論交流,最終產出期末呈現的概念單曲,期末呈現於2024/01/28圓滿結束,基金會也特別邀請近期的現象級音樂劇《勸世三姊妹》的編劇、作詞詹傑和作曲康和祥老師,來跟學員分享創作過程。 前期 1. 《勸世三姊妹》的計畫緣起與田野調查  ...
  • 榮耀基金會2023年終暨第二屆創作工坊期末呈現
    今年(2024年)二月即將迎來兩足歲生日的榮耀基金會(全名:財團法人臺北市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),在生日前夕,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排練場,舉辦與鏡文學共同支持的第二屆創作工坊成果發表,並宣告來年展望,發布2024年基金會三大項目計畫。 2023年收穫滿載:連結國際,活絡在地 對於致力培育開發台灣音樂劇人才的...
  • 破碎式編劇與大型康樂之夜,僅在一線之隔-《跑跑殭丙仁》
    對比「阿仁」的社會邊緣人設定,或是「阿丙」和小慧關係中展現出的現代人孤獨,阿江與阿嬤的故事僅有「阿江一直在找阿嬤」的薄弱鋪陳,此劇情線的感人之處,建基於觀眾自我親情經驗的共感,如此套路容易成功也容易疲乏…這似乎是近期台灣音樂劇編劇常見的現象,期望大家可以多多相信自己筆下的角色,真的不需要這些「親情...
  • 《跑跑殭丙仁》:只有鬧,沒有劇,力有未逮的類型探索
    故事三線並進,無論是在主題、情節、因果上都沒有巧妙的融合,每一條線的角色狀態都停在表層書寫,徒有熱鬧的歌曲作襯托,卻沒有挖到能讓人認同的切入點。搔搔表面,講講厭世,一下憤恨世界、一下拯救世界,當中轉折相當武斷,看似熱鬧繽紛,但合理性屢屢讓人出戲。
  • 活屍末日的多重宇宙大雜燴
    人類對於活屍的想像,再瘋狂再怪誕,終究是為了回應人生為人的種種真摯與荒謬。
  • 文字的想像,舞台見真章-臺中國家歌劇院音樂劇培育之《當亞斯遇上人魚》與《請聽神明的話》
    將文字搬上舞台,需要更多基本功與細節,卻也是產業成熟的必經之路,期待台灣以場館推動的音樂劇創作發展,也能共同摸索出一套有效模式。
  • 給小孩,也給大人:《誰偷走了我的字?》偷走了什麼?
    在文字功能逐漸稀薄的年代,「字被偷走」似乎不再是重要的事情。但《偷字》所偷走的,或許是我們在「成為一個大人」的期許與建構過程中,那些誤以為來自自己、卻充滿著這個社會對我們的期待,而在一場親子音樂劇裡被閃亮亮地展示出來。因此,在以「偷」為前提下,《偷字》並不預設「給予」,卻在所有妥善編排裡給了小孩...
  • 透視自我的礙與愛-評《誰偷走了我的字》
    在輕鬆卻不失層次感的美學中,讓「如何面對障礙」的議題討論,從生硬轉化為具有人情味與感動的歷程…觀眾彷彿也隨著音樂,一同經歷了一趟自我和解的歷程。
  • 從小劇場到大舞台的苦魯之旅-《幕後傳奇—苦魯人生》
    巡演九年,演員早已駕輕就熟,展現絕佳默契,卻又未失新鮮與驚喜;尤其是林玟圻(C2)、蔡邵桓(叉燒)兩大「台柱」,讓小角色有了大格局。
  • 「親子」二字的可行性-刺點創作工坊《誰偷走了我的字?》
    《誰偷走了我的字?》全劇唯一不滿意的地方,只有右上舞台那串意義不明的紅色結綵,剩下幾乎都是滿分演出,下次重演時請一定要去看!
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