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結果
「 臺北藝穗節 」標籤的文章
  • 2023臺北藝穗節:re: writing兩齣軍旅男戀音樂劇讀劇
    相較過往被視為邊緣、禁忌的同志情,向來和國家、軍隊等僵性體制處於對立的兩面;現今的軍旅生活,卻成為如日常職場般偶像劇粉紅泡泡噴發的靈感來源。無論同甘共苦的革命情感、茫茫人海尋找知音,抑或有人罩我的英雄崇拜,似乎都代表了某種「不太一樣」的時代氛圍。作品未來如何發展,更是令人期待。
  • 一場真誠揭露的個人音樂劇《言吾言》
    羅智勇在語言能力展現中進一步利用華語三聲相連變二聲的變調,化「多語者」成「多餘者」,雖然什麼都會卻也有程序處理的時間,讓他在以華語為主的台灣常陷入卡住與失言問題,並帶出融入與歸屬的困難。 
  • 2023臺北藝穗節:Aways Open 24/7n
    創作者或許可反過來思考,自己究竟想要呈現何種疫情之下的時代氛圍?是社會恐慌?對未來的不安?還是努力在恐懼中維繫人情味?又能如何用劇本與音樂營造這樣的情緒?
  • 作為倖存者的我們——《Aways Open 24/7n》
    在兩位演員(柯力云、林怡德)的合力編創之下,文本充滿許多生動的細節。例如便利商店店員的口頭禪、關於疫情生活的實聯制或是實習醫生的辛酸血淚,都透過簡潔卻滿是細節的語言構成了文本。再加上作曲劉靜所創造動人的旋律,使得整部演出在故事及聽覺上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並且情緒隨之起伏。
  • 《偷吃?好吃?》、《半面向左,半面向右》,愛情的模樣。
    選擇《偷吃?好吃!》和《半面向左,半面向右》欣賞時,並未察覺其中的關聯,二部作品的調性截然不同,分別探索了愛情和自我的多種面向;然而,愛情總以自欺欺人開始,以欺騙他人告終,有人說走就揮揮衣袖大步轉身,有人一旦踏入便再也找不到別的方向,我們繼續在這些故事中察覺社會不曾消失的框架和窠臼,並感受到自己...
  • 《我的初戀是頭鹿》《偷吃?好吃!》劇場最純粹的魅力
    若從《我的初戀是頭鹿》中看到編導的細膩與溫柔,那《偷吃?好吃!》則能一窺編導腦中的撒野與瘋狂。看完這兩齣戲,讓我想起小時候玩劇團和藝穗節的時光。那時有一種粗糙的浪漫,有種一貧如洗就開幹的魄力,沒有華麗的舞美與燈光,一切以創意決勝負,和最好的朋友一起瞎混。這是劇場最純粹的樣子,相信也是我們所有劇場...
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