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結果
「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」標籤的文章
  • 2023音樂劇演出回顧投稿-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《最後那五年》
    文/ MOON(理科背景的藝文愛好社畜) 由於我個人本身非常喜歡看音樂電影(廣義的包含音樂主題、歌舞片、歌劇/音樂劇改編),早在2015年台灣有上映過電影版,當年我看完就十分很喜愛!不過,票房不佳⋯ 無聲無息的上映後,就消失了,沒什麼人知道周遭也無人能討論。 一直覺得這種小製程的作品,雖然也是東尼獎得獎、...
  • 《拉赫曼尼諾夫》音響實務交流
    講者|韓國文化音響總監 김주한 金胄漢 口譯|C Musical共同創辦人 張芯慈 活動側記|榮耀基金會 賴郁欣、鐵吹製作 陳星奎 由C Musical引進的韓國音樂劇《拉赫曼尼諾夫》10月中旬在北藝中心大劇院登場,榮耀基金會分別在10/14及15舉行了兩場音響實務交流會,除了觀摩演出前的sound check工作及舞台上的音響配置外,...
  • 給小孩,也給大人:《誰偷走了我的字?》偷走了什麼?
    在文字功能逐漸稀薄的年代,「字被偷走」似乎不再是重要的事情。但《偷字》所偷走的,或許是我們在「成為一個大人」的期許與建構過程中,那些誤以為來自自己、卻充滿著這個社會對我們的期待,而在一場親子音樂劇裡被閃亮亮地展示出來。因此,在以「偷」為前提下,《偷字》並不預設「給予」,卻在所有妥善編排裡給了小孩...
  • 透視自我的礙與愛-評《誰偷走了我的字》
    在輕鬆卻不失層次感的美學中,讓「如何面對障礙」的議題討論,從生硬轉化為具有人情味與感動的歷程…觀眾彷彿也隨著音樂,一同經歷了一趟自我和解的歷程。
  • 「親子」二字的可行性-刺點創作工坊《誰偷走了我的字?》
    《誰偷走了我的字?》全劇唯一不滿意的地方,只有右上舞台那串意義不明的紅色結綵,剩下幾乎都是滿分演出,下次重演時請一定要去看!
  • 音樂劇,作為《同學會!同鞋~》的一種策略
    從舞台劇版到音樂劇版,《同學會!同鞋~》的成功不在於音樂劇形式的界定與完成,而是全民大劇團如何將「音樂劇」化作一種「策略」,既吸引(可能看過舞台劇版的)觀眾再次走進劇場,也開發觀眾群體與類型。
  • 訴諸音樂的便利性與渲染力-全民大劇團《同學會!同鞋~》2023音樂劇巡演版
    以音樂劇的結構來說,本檔戲有許多有待克服或統整之處,但憑藉音樂之魔力,為整體鬆散且過度簡化的劇情,提供了解套的便利性與強大的渲染力。
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